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考入上海理工大学(冯晰悦)

三落三起,跌撞向前

冯晰悦——应技大考入上理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我们都期盼一个好的结果,但迎接结果之前的漫漫长路上,充满着未知。哪怕跌跌撞撞,一路向前就好。

         在这里,我想向学弟学妹们分享我这一年备考中心态的三落三起,是我大一走来的心路历程。我的经历你们未必会再去经历,写这篇文章只希望你们在经历自己的考验时,可以多一分从容。因为,你们不是孤军奋战。因为,这条路也有人跌跌撞撞的走过。

一. 一落——不知道路要怎么走

        我在高考填志愿时就了解到了插班生政策,暑假便开始听b站上的高数网课自学高数。结束了高考的我,在县城的图书馆开始了我新的征程。我日日去图书馆,日日打瞌睡。不知道对自己的要求要定在哪,有问题无处问,没人交流分享,这些都让我困惑不已。权衡之下,我觉得报个班对我来说是个更好的选择。

二. 一起——确立自己的初步方向

          开学之际到了上海,与戴老师和姜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更多关于考插的信息。有的人已经走在我之前,上了基础班,这让我有些压力。数学不好的我,也在了解了目标院校要求的科目,以及我的学校往年考上的情况后定下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华东师范大学。

从开学到第一次开班,中间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外加十一的假期。老师建议用这一段时间消化好基础课,赶上进度。还在适应环境阶段的我,利用这一段时间听了数学英语各自近一半的基础课。这让我的前几节数学强化班的消化轻松了不少。

三. 二落——压力之下进度落后

         但是,一直在吃老本的我,越往后越感到吃力。面对应技大3.0的要求,我选择了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认真上好学校课程,同时挤时间备考插班生。满课还有作业要求的学业压力和王老师上课知识的深度,孔老师对复习高要求的考插压力,让我有点招架不住。

在这双重压力下,我每天学一点是一点,晚上在自习室尽可能在完成学校任务后挤出些时间赶考插进度,周末也泡在自习室。但还是不行,我慢慢开始落后于考插的课程。奉贤校区的考插人主要是应技大、上师大、华东理工以及商学院的学生,大家的目标大多是双一流院校。周日上课时,我开始觉得像听天书一般,逐渐觉得考华师无望。

四. 二起——更改目标重振旗鼓

        学习效率不高的我,意识到是该停下来想想自己要去哪了。在看了考插的经验帖,重新看了各个学校的要求之后,再联系到自己的状态,我觉得上海理工大学的医疗器械(参考了2019年的上理插班生招生专业)是本就是学机械的我更好的选择。降低了目标之后,我就不再过分纠结于落下的强化班课程以及考研难度的高数题了,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了自己还不熟悉的高数下册的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上。

        很快到了寒假。从结果上看,我每天保持学习巩固一个数学知识点,从听课理解到研读课本到做课后习题,每天不断。从过程上看,我上午学习效率最高,下午次之,晚上最差,每天的精力也就只够学上一个知识点。有人把高考和考研比作在小黑屋里洗衣服,我想考插也是这样。我们拿不准什么一定会考,什么一定不会考。我依然焦虑,但焦虑过后,除了努力,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更接近终点。

五. 三落——最后的退缩

          大一下学期不久,就进入了冲刺班阶段,我还是坚持面授课,不过从前排挪到了后排。上面授课的人比刚开始少了很多,但远不至于寥寥无几。有人在前排听课很轻松,不时翻翻自己成本的笔记或者英语宝典翻旧了的样子,让数学英语都在补基础的我,更是痛苦。最后两个月,我就不再去冲刺班了,周末就呆在学校的小自习室里,或是做做六级试卷或是解决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高数知识点。

       但在考插的前一周,我的压力和焦虑爆发了。本身已经说服自己,虽然今年给的材料专业(2020年上理的插班生招生专业)自己并不感兴趣,但毕竟是可以去更好的学校。但当我将自己现在兼顾学校要求与考插的压力联想到以后进入上理,在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争取名列前茅,占取追求热爱的精力,才会拿到保研资格的压力时,情绪如同洪水,冲垮了我给自己的心理建设。我一度不想去参加插班生考试了。

六. 三起——重拾力量

       有人劝我考虑时间成本,“投资”一年去做的事情,最后时节放弃功亏一篑浪费了这一年;有人劝我想好自己以后回想时会不会后悔;有人一直鼓励我,期待我去杨浦大学区跟她相聚。但爸爸说“你尽管去考,考完了再考虑,哪怕考上了不去上呢”,给了我莫大的力量;而专项班里,项老师说,以前有学长用一周的时间冲刺高数,消化了专项班的内容,就考上了上理,这也让我看到可能。终于,在考试前五天,我恢复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我想,不论结果怎么样,去参加考试吧,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看看自己,究竟怎么样。我就这样开始了我最后的挣扎。我排除其他干扰,尽我可能的去听落下的专项班的网课,辅助攻破几个理解不深的知识点。遇到有价值的题记下来隔日再做,力求记得更牢固。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再也学不进去了,想想觉得自己好像很多知识点都忘了。这也是我的老毛病了。幸而考试那两天有人陪着我,相信我,鼓励我。

        进入考场,拿到试卷,一切就都尘埃落定了。我能做的,只有争取把我会的都做对。

七.尾声

        对于我来说,心态是我一直的一个坎。有时我会想,如果我这一年能调整好自己,抓住机会,紧跟着王老师和孔老师的节奏走,我就会有底气报更好的学校。

         对于考插的结果,我是幸运的;对于追寻目标的过程,我是充实的。回想起来,这一年以来孤独是常态,知识上也遇到过许多瓶颈。但更多的是感谢,对陪我一路走来的老师和伙伴,还有给我鼓励的家人,以及从不会学数学,到能吃透基础知识,跌跌撞撞坚持下来的自己。 以后,挑战仍在,而我心弥坚。 以后,挑战仍在,而我心弥坚。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https://tb.53kf.com/code/app/37223d23f3063238d6d6177af39e482d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