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琳玥——上海大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
濮琳玥——上海大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
一直拖到期末考试考完才提笔。预录取并不等于录取,要没有不及格记录才算真正的成功。
其实我并不是刻苦的例子。我在高考录取志愿出来后就知道了插班生政策,当时因为一分之差与东华大学失之交臂。这是我从没预想过的事情。无法接受,毅然决然的决定考插。到网上查资料,翻刚刚使用过的高考志愿参考书,那时候有想去同济华师的心。
我在同达基础班开课前就找到了松江点的方老师,报了强化班。当时方老师都惊到了。我很庆幸我当时行动力果断的就报了班。因为大学是培养惰性的地方。如果一开始没有报班这件事,我一定不能坚持下来,一定像大多数人一样,慢慢接受现实。我很早就报了强化班,很早就开通了同达基础班的网课,但高三暑假的我还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每日消遣度日,丝毫没有利用这个优势,以至于我后来追悔莫及。真的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基础班有多么重要。首先,大学不是高中,别以为高中数学好英语好就可以了,大学是新的起点,高中的那点东西对大学来说什么都不是。所以基础很重要。另外,考插准备时间一共一年不到,每分每秒都无比珍贵,如果不去上见面课,你无法意识到考插的竞争之激烈,无法体会到时间之宝贵,无法狠下心静下心。一开始态度非常重要,基础也很重要,这关系到你后来有没有信心和实力继续走下去。这都是后话了。
军训开始,我只看了一天的网课,虽然孔老师的记词方法很让我震惊(几乎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惰性仍然占了上风。一开始并不敢让室友知道,怕我到时候失败她们嘲笑我,所以不敢在寝室里学,也不敢在还没开学就往图书馆跑。开学之后也只有周末回家一天可以看看网课。直到国庆,我知道国庆过后大家都要上强化班了。我怕见到老师跟不上,也怕和小伙伴相比落后太多,国庆一下子补了好多天的课。但仍然没有补完。第一次强化课勉强跟上,第二次就几乎跟不上了。就这样一直到寒假,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信心,越学越痛苦。也越来越意识到,寒假是唯一绝地反击的机会。
不得不说,没有寒假,就不可能有后来。我上学期期末考一考完就列了详细的寒假学习计划。从第一天起,每天都6点起。经过一个学期的列计划,废计划,我慢慢知道每天量怎样才能达到最大又不超负荷。然而好景不长,这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的事情,在正能量消耗殆尽之时,任何小事都能轻易打破。困。娱乐。一次外出,就能让我再也不拿起笔。不过我好歹网课补得七七八八了,下册的网课也全看了一遍。
所以第二学期开学,浪了一个星期去上课,发现没那么吃力后,突然就找到了以前跟不上的根源——没预习。另外加上寒假后半程和第一学期没好好学习的愧疚,我突然有信心也有决心要静下心了。于是我开始了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我选课的时候故意把非必修课都退了,必修能缓的也退了。一三五上午上完课吃了饭就去图书馆,晚饭也是在图书馆解决的,学到闭馆就回寝室睡觉。连午睡也在图书馆,决不在寝室多停留一秒,不得不说,寝室是青春的坟墓,惰性的培养皿。社团活动不去了。二四无早课也仍然坚持六点半起来去图书馆。我就这样过了半年,真正的风雨无阻。我最充实的半年。
直到简章陆续出来,这期间东华还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一个差点让人崩溃的玩笑——它最后出,差点不出了,甚至没有了我要考的专业,纺织。跟纺织最接近的是化生,我一开始报了这个。连材料都寄出去了。到教务处登记的时候发现,光上理考东华的就不少。(上理是东华以下最好的学校。)而且都是基础学院的。(即理工科)我一下子慌了。因为我本专业不学高数,我知道自己的高数有多薄弱,做的题有多少。我铁了心要换法学(东华没招过,所以没人按这个准备,且东华法学不好,我觉得报这个的大多存了侥幸心理。后来事实证明我对它的评估没错。)多方劝阻,无效。(悲剧的开始,我对东华法学的评估没错,但我对报考东华的人水平评估错了,包括我自己。)
后来结果出来,出乎意料。我出奇的好。我不仅是法学第一,我发现我比化生(复试进八个)第三都高了十多分。原来去考东华的人,实力真不怎么样。我当年能上一本,我也真的不弱。可说什么也没用。当我同达复试指导回来,我哭了。那么多人刺激我,告诉我他们是怎样的坚定,我是怎样的不坚定。告诉我他们的坚定换来了成功,换来了直系学长学姐的指导。我后悔自己不听劝,后悔自己不坚定,后悔自己一开始没好好学高数,让自己这么没信心,才会执意换法学。复试我很糟糕,准备的没用上,没准备的全蒙逼。但我后来还是进了,还是第一,毕竟初试分数摆在那儿。(初试总分200复试总分30)
尽管不尽人意,但好歹考上了,我分享一点干货。
1、基础很重要。考上四大名校的,无一不是从基础班就没懈怠过的。就算没上见面课,网课也全都看了三遍。
2、见面课很重要,见面课比的是态度决心。孔老师说了,哪怕最后没考上,坚持每次都来,也是一种成功。(事实证明,即使没考上,认真努力了一年,也已经成为了自己身边环境中的佼佼者。这一点,被我拿高数题烦扰的学长和同学可以证明,我们的难度远超正常水平。)
3、如果前面来不及,也不要失去信心,网课可以救你。多看几遍,做题。你看我不就成功了吗?我又不是个 例。
4、英语。英语重在积累,这是后期突击不起来的。我自己每天用扇贝背单词,最大量700(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学会各种记忆方法,前后缀,谐音,想象。)(否则我不建议,太费时,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我靠扇贝刷完了两本考研一本六级雅思都快刷完了。我也就用了100多天,词汇量已经突飞猛进了。每天50道单词选择,2篇阅读,背一篇范文。除了作文,其它每天都做,坚持一般多天。我后期重心在数学,一年英语基础打好了。
5、高数。重中之重。如果你跟我一样,大一专业文科,不接触高数,就真的要重视了。血的教训。就是因为平时不接触所以自己更要重视。做题。做题。做题。我知道很费时,很难,但是自己不做,光看,考试的时候还是一脸蒙逼。自己做的,理解才会深刻。插班生考试是糊弄不过去的。
6、志愿和信息。志愿一定要慎重。我居然在同一棵树上吊死两次…(高考时没想过东华落榜,后面的志愿填的非常随意。)另外对自己的水平要有正确的评估,太高的要求努力就是白费。太低会不甘心。为了求稳可以报比原来目标低的学校,但分数再高都要甘心。如果我能在高考填志愿前了解插班生制度,现在也会大不一样。很多名校都对大一的学校和专业有要求。比如同济限理,华理限专业等。具体自己去了解。
7、心态。选择考插注定要放弃很多。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没有社团没有交际。出了寝室一个都不认识,男朋友也免谈。电视游戏通通无缘。连健康也。我视力下降比高三多,患上了高三也没得的颈椎病,身体极度虚弱。没时间研究穿衣打扮。甚至看到原来比自己弱的人,通过一年努力去到了你无可企及的地方。会怀疑自己12年比不过人家一年。家人的期盼,学业的压力。
苦水一大堆,可是,我成功了。我用自己的努力离开我并不满意的现在。
我上面很多心理是畸形的,考完了,回过头,发现自己压力太大了,压力带来畸形。何苦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好?填志愿本来就不是明码标价的生意,有赚有赔,而且志愿的美妙在于,也许你去了想去的专业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也许你去了不想去的专业,却意外发现自己很适合。和高考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最后阶段大家心态都不好,其实考不上并不是就活不下去。
8、和室友也要相处好,躲得过的社交可以躲,躲不过的,比如室友,就好好相处。不是谁都有缘睡在一个房间一年的。离开有了感情的人还是会舍不得的。如果和室友相处不好,对考插影响也挺大的。
9、目标一开始定高些。比如我参加了所有高级课程。最后同济专场辅导的时候,我发现我也不比在场的一些报了同济的人差。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