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考入复旦大学!(蒋林静)

一. 起因

  作为一名22年参加高考的毕业生,我了解到这个政策是在填报志愿期间。

  22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尽管我倾向于认为无论多少分都是自己在高考场上考出来的, 但是仍然不理想的有些意外。在填志愿的时候,偶然了解了这个政策,可能是由于个人比较偏向于宁可失败也不愿后悔的心态,于是调整了志愿的顺序,最终选择到上海就读,借助这个政策再为自己谋取一次机会。

二. 准备阶段

  22年7月份的时候,在网上寻找有关插班生备考相关信息的时候,了解到了同达机构,于是选择报名了一证通A,包括数学、物理、英语的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

  22年8月初正式开始基础班课程,开始正式准备插班生考试

三. 备考阶段

  备考内容主要分高等数学和英语

1. 高等数学

基础班:高数基础班一共12天,每天六个小时,上下午分别3个小时,共有72个小时。由于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思路差异较大并且72个小时里面需要把高等数学上下两册所有内容全部过一遍,所以基础班采取了主要听老师讲,做好笔记的策略。基础班第一遍上的是项老师的课,项老师会把定义讲得很清楚,对初学者很友好,听网课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定义和例题都手抄了一遍。

 

开学至强化班开始期间:强化班10月中旬才开学,从暑假基础班结束到10月中旬还有将近一个半月时间,这一期间原本打算做一些题,但是做题期间发现有许多知识点不清晰,于是选择将基础班网课再听一遍。大概用一个半月将基础班王老师的高数课又听了一遍,王老师习题的量会大一些,而且相关题型的方法也会给出。在这一期间,明显能够感受到第二遍学习对基础定义以及高数学习思路理解的提升。

 

 

强化班: 强化班开始后,依然听的是王老师的高数课。强化班过程中,关于基础定义的讲解已经不再多,主要是分类讲解题型,关于课上习题的掌握十分关键,对于一遍没有听懂的题采取了反复听的策略,这也得益于网课可回放的优势,回放再听时,可以不用原速率,对于清晰的部分一般是选择了1.75或者1.5倍速播放,对于不清晰的部分,才会选择原速率或者0.75倍速播放;

强化班的课程并不紧凑,高数是两周一次,正常情况下两次高数课之间有14天的时间,除去学校的课程以及英语学习的时间,剩下的学习时间主要是用来刷高数题,在强化班期间,刷的是400题和1000题:



image.pngimage.png

  刷题第一阶段:刷题也是按照强化班的进度走,王老师一般是一节课讲一章,所以一般情况下做题的速度也是两周做完两本分别对应相关章节的部分。但是由于报考学校对应出题的难度不同,个人做题的重点也不同。由于复旦高数题历年以来难度较大,所以对于400题和1000题中能够直接找到思路看出考点的较为基础的部分选择了跳过不做的策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会反复思考,一些难度过于大的题目会在思考一段时间仍然无果之后暂时搁置,大致的进度一直要跟着王老师强化班的进度走。

 

  刷题第二阶段(寒假):在寒假对应的专项A班上课之前大约也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期间主要是弥补第一阶段为了赶上进度而缺漏下来的一些部分,对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目,会先看答案,然后留着寻找相似题目进行总结。

 

  冲刺班:冲刺班开始已经是大一下学期了,这个时候距离正式考试差不多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这一阶段,王老师会将大量强化班的题型进行反复演练和提升。由于复旦本身考试难度较大,正常情况下的考研题难度或许不够,于是买了一本陈仲教授编排的高数竞赛题来进行额外强化和提升

       

  本书上有各类竞赛题,每一章节后还有练习题,由于时间原因,仅仅只做了书上历年的各类例题,一共有9章,每一章一周的时间,对应时间9周,正好是插班生正式考试的前两周。每一章做完后会对该章节的题型以及400题和1000题上相似的题目进行再总结。

 

考前:考前最后只剩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一周完全没有做题,全部在复习笔记本上的知识点以及难度较大的各类题型。

22年8月份开始准备考插班生以来,按照时间顺序总共写了三本笔记,最厚的一本包含的是两个基础班课程所讲内容,中间的一本包含有强化班、冲刺班和专项A班的相关内容,最薄的一本是最后总结的竞赛题:

          image.png

 

 

 

2. 英语

  英语备考和高数阶段大致相近,但是由于两个学科本身的不同,也有所差异

  基础班:英语的基础班和高数的基础班是交叉进行,隔天一次。基础班的主要内容是核心1200词,全部讲单词,针对每个单词的多个意思,以及具有相似含义的多个单词进行辨析,这个期间主要就是背单词,上课一直跟着老师走,每讲一个单词就先在课上背一遍。

  

 

  开学至强化班开始期间:由于基础班期间1200词的记忆十分不牢靠,所以选择了把基础班再听一遍,再跟着孔老师把1200核心词汇过一遍,这样能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同时还做了一些词汇练习。

 

  冲刺班:冲刺班期间,除了跟着老师的课程之外,还要背考研单词,并且需要刷题,主要是做孔老师编订的上海插班生英语宝典,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分别做完型和阅读,但是这一时期仍然是以背单词为主。

 image.png

  寒假:寒假在托福高词班开始之前具有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一个半月把考研词汇再重新背了一遍,同时每天做4篇阅读外加2篇完型。托福高词班开始后,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记忆托福词汇。

 

  冲刺班:冲刺班阶段除了复习托福高词班内补充的托福词汇之外,还在扇贝单词上背了一些托福词汇。刷题用的是孔老师编订的考研英语阅读分阶训练(个人感觉这本阅读难度要比插班生宝典难度大一些),在考试前,只做完了上面的20篇完型,和大约30篇阅读。

  

  考前:考前一周完全没有刷题,把托福高词班和张老师英语专项A 班补充的难度较大的词汇重新拿出来背了一遍。

 

四. 考试当天

   考试当天,心里比较释然,没有什么关于考不考上的想法,只是想要给自己一个结尾,所以在拿到卷子的时候并不紧张。

  复旦23年的数学卷子主要是计算量较大,一些思路较为明显的题目却有着较大的计算量,时间也比较紧凑,对此,个人主要是放弃做完的想法,把自己会做的争取做对。

  23年的复旦英语也算是一个意外,题量不仅大,而且词汇难度超出原本的想象:阅读几乎全是长篇,一张A4纸起步,且大部分是专业性文章,专八词汇较多;完型也很长,有的一段只有一个空,有的甚至两三段才有一个空,且选项中托福、GRE词汇也不少。最后是选择将阅读尽量做对,完型会的空尽量拿分。

 

 

五.

  最后能够上岸其实一件比较意外的事情,其实早在五月初就不怎么在乎结果了,但是能够上岸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十分感谢有一群一起备考的同学和助教,虽然我们几乎从未谋面,但是在我有疑问的时候,他们总是乐于援助;更加感谢我们同达的各位老师们,为备考指点了方向,让我能够有重点有针对地去准备去练习,也给我许多鼓励;最后还要感谢一直默默在背后支持我的家人们,无论我做什么决定,他们总是与我站在一起。

蒋林静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https://tb.53kf.com/code/app/37223d23f3063238d6d6177af39e482d7/1